从企业大学看学习型企业的建立——以摩托罗拉大学为例
2021-03-22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大化,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更新进步。在这中错误的战略当中,企业大学的功能将被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即对员工进行实用的工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员工的产出,获得高的回报率。另一部分企业把自身的战略定得过“大”,忽略了企业的实际规模和实力,对企业发展的追求脱离了现实情况。在这种战略的指导下,企业在课程设计与运行的过程当中将过于追求全面,忽略了企业实际的状况和需求,脱离了企业的实际接受与承受能力。此时,员工在企业大学中所接受的过“高”的知识和技能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实践当中,无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导致了学习与实践的脱离。
以上两种对企业大学定位的偏差都影响到了企业大学在学习型企业建设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
(二)培养模式因循守旧
企业大学与传统的培训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别。传统的培训以企业雇员为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个体应付特定任务的能力;通过阶段性的、分散的培训形式(通常是讲座形式)来提高个体技能;教育内容以特定任务为主,突出任务性和技术性。而企业大学以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为培训对象,不仅包括不同员工,还包括管理人员;目的在于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增值人力资本;通过持续的、分散的学习 (包含课程学习等多种方式) 实现对员工的管理与开发;教育内容以特定性内容为主,突出职业性。
我国当前许多企业大学都是以企业大学的名义承担着传统培训的功能。在培训当中只注重员工技术的提高,不注重对企业愿景、价值观的传播和员工系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企业大学依然只采用讲座式的培训方式,缺乏多种方式的学习和独特的课程,学习和实践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此外,我国企业大学的培训大多数都是对员工的培训,缺乏对管理者的培训,不利于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发展和学习型企业发的建立。
(三)企业大学流于形式
在我国,春兰集团于 1998 年建立了我国的第一所企业大学——春兰学院。短短十几年时间,国内的企业大学迅速发展,数量上千。但是对于其中的不少企业来说,建立企业大学只是一种跟风行为,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大学的建设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更为欠缺。甚至一些企业只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而建立企业大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效果产生。
四、对我国企业大学建设发展的建议
准对我国企业大学现存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对企业大学准确定位
企业大学应当通过明确的战略和清楚的属性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企业大学作为组织学习的最佳形式,其发展过程就是将组织知识(战略、规划、愿景、文化等)结构性变化与变化的结构化过程。由于企业大学强调战略推动性,我们在推动企业大学在适应企业的战略转型过程中,应该从系统论的视角关注整体,而不是将学习局限于固定的目的。[2]企业大学应该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管理内容,由此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大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高校,也不是传统的培训部门。它是企业为内部的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专门机构。企业大学不是单纯对传统培训部门的升级,而是一种战略层次下的全新组织形态;企业大学着重的不只是员工培训与生涯发展,更重视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企业大学不只是满足员工在技能训练上的需求,还要满足企业在整体经营策略上的需求。企业办大学必须要求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变革与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和具有针对性的独特课程设计,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提高对企业大学的重视程度,“量体裁衣”地开发课程
随着建立学习型企业的呼声日益高涨,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大对企业大学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大学的存在不应该虚有其表,而是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培养方式,开发适合的课程。采用课堂学习、行动学习、电子教学、混合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针对员工、外部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的需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
作者:张 迪(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免责声明:
1、企业大学发展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