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校企共建教育实体
2021-03-22
来源:《江苏高教》
【摘要】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将高职院校、企业大学以及企业三方的资源深度融合,成立集学历教育、工程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实体,实体以服务其产业链企业为目标,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制订并优化政策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人力资源机制、运营及管理机制等。教育实体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创新了校企合作模式,也填补了高职校企合作研究领域的空白。
【关键词】企业大学;校企合作;教育实体;研究与实践
一、企业大学及其特点
企业大学是从企业的培训机构转化而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构建的一个多功能的终身学习体系,其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为企业员工持续提供知识更新和知识管理;为企业合作伙伴、销售渠道、服务中心、终端客户提供企业理念、产品知识和知识服务,从而汇聚和加强企业整体凝聚力;将企业多年沉淀的知识与社会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社会地位和价值。作者借助于江苏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对企业大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性、互补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模式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企业大学与高职院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但二者却均以培养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上各有长处和“短板”,这又使二者可以成为互补的合作伙伴。企业大学有如下特点:
1.教育服务辐射整个产业链。企业大学已将服务对象扩展到企业之外,协助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依靠中兴通讯学院整合了客户、供应商、工程服务外包企业等资源,整个产业链的培训体系和人才供给全部依托企业大学来实施。该特点为由点到面的校企合作打下基础。
2.企业大学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知名企业,企业大学往往整合了企业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资源,覆盖且领跑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是行业发展趋势的晴雨表。
3.创新性的教育理念。企业大学不受政府教育政策和传统高校的影响,奉行的是“有用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培养对企业有用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环节有较强的创新性,其教学模式具有借鉴性。
4.实用化的课程体系。企业大学的课程根据产品的应用性需求而开发,这些课程直接服务于客户和岗位,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层次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课程具有典型的“高职”特色和“岗位”特色。
5.“专家型”的教师团队。企业大学的教师团队成员首先是产品专家,才能成为培训师,并且在培训师的知识持续更新与技能提升等环节有很好的运行机制(如:培训师一年中必须有3个月在工程现场等)。
二、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校企教育实体合作模式
从校企合作的实践层面,我们能看到的关键词还是“顶岗实习”、“工学交替”或是“订单式培养”等模式上,但这样合作的大多是学校有求于企业,而且关注点还是局限在教学层面上,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不足、合作面窄、合作层次浅、合作主体单一、合作制度化建设缺乏等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校企合作办学的目标更是差距明显。通过对企业大学的研究,表明企业大学往往整合了母体企业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资源,覆盖着企业的整个产业链,相对企业的生产职能部门更具有资源优势,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更好的对象。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中,课题组设计了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校企合作新模式,并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互动模式和完整的合作资料,为深化高职校企合作找到一条可行途径,这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下图是校企共建教育实体的示意图。
企业大学通过资源整合了企业产业链,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大学的合作,并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辐射到产业链的各企业(适合高职的中下游企业)。高职院校、企业大学、企业签署三方人才培养联盟。高职院校、企业大学以及企业三方的资源深度融合合作成立教育实体,实体将以项目为依托开展学历教育、客户培训及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员工共同组建师资团队,团队采用企业化管理。该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可以使校、企在合
免责声明:
1、企业大学发展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