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校企合作 > 正文

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高职“双主体”办学模式初探

2021-03-22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摘 要 高职“双主体”合作办学面临机制与体制创新的问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学院在“双主体”合作办学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将企业大学作为中间节点的合作办学模式。高职院校、企业大学和企业寻找三方利益共同点,进行资源的互换与整合,合股成立教育实体,推行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培训等全方位合作。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员工身份不同、运营方式不同等有待解决的矛盾,为合作三方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企业大学;双主体;办学模式
一、研究提出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职业教育要“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的关注点不再仅仅落于教学与就业层面,而是上升到办学机制与体制层面,合作的内容也覆盖到整个办学环节。
“双主体”这一概念是受德国“双元制”的启发,德国的“双元制”是以企业作为主体,提供培训岗位与培训资金,由职业院校辅助培养人才,与我国目前提出的“双主体”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我国的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也探索一些各俱特色的“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比如,广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厂中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自动控制系的“学院+企业”培养模式[2],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双主体、多角度”人才培养模式等[3]。
在上面提到的多种“双主体”合作模式中,有的是学校直接和企业生产部门合作,由企业为学生提供或校企共建实践场所[4];有的是构建“虚拟企业学院”,学校侧重于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企业侧重于生产应用能力培训[5];还有的则是基础教学由学校完成,专业类教学由企业派驻工程师到学校完成[6],等等。这几种校企合作模式均容易受到企业生产因素的限制,普遍存在合作范围有限、合作动力不足、合作层次较浅、合作主体单一、合作制度欠缺等问题,与“双主体”办学目标更是有很大差距。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双主体”合作办学实践中,并没有直接与企业进行合作,而是选择了与行业内知名企业举办的大学进行合作。
二、企业大学在“双主体”合作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建立的集人力资源培训、产业链资源整合、企业文化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构[7]。财富 500 强的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摩托罗拉大学、GE 克劳顿学院、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与原有的企业培训部门不同,企业大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推动企业转型及文化变革,满足企业对技术提升的需求。
作为企业中独立于生产部门的企业大学不仅不会受到生产的影响,还承载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内在需求,可以作为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纽带,其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也有诸多值得高职教育借鉴之处。
首先,中间节点——企业大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弥补了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足。企业大学往往整合了企业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资源,覆盖且领跑企业的整个产业链,是行业发展趋势的晴雨表,可以动态地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
其次,企业大学作为企业对职业教育内在需求的载体,以其作为中间节点,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找到更多的契合点,从而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其效果会优于传统的与企业生产职能部门的合作,这是高职院校在“双主体”合作领域上更为深入的开拓。
最后,高职院校、企业大学、企业三方合作组建企业化运作的教育实体,可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以资源换资源,以服务换资源,最终实现多赢。学校提供充足的场地资源和师资,企业大学提供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的产品知识和职场通行证,企业为学生提供畅通的就业通道,优质资源的整合使得三方都能在其中获得最大利益。
三、个案运行情况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 年开始与中兴通讯学院——通信领域知名企业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企业大学进行合作,最初的合作模式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企业大学的课程来获取企业培训证书,后逐步推行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对外培训等全方位合作。目前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将学校通信学院、企业大学(中兴通讯学院)以及企业(中兴通讯有限公司)三方的资源深度融合,合股成立集学历教育、工程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实体——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雅达),该教育实体采用企业化运作方式服务产业链上的企业,在运营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以企业大学为中间节点的“双主体”合作办学模式。
首先,在调研中兴通讯中、下游产业链上的十几家主要企业以后,信雅达的课程开发团队依托企业大学(中兴通讯学院)原有的课程资源为学历教育开发了 6 门专业核心课程、4 门实践类课程、10本自编讲义,所开发的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企业认证,在校学生学完这些课程以后就能直接上岗。随着企业提供的产品知识更新,课程和教材内容也会及时进行调整,与通讯企业产品发展的方向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作为通过中兴通讯客户培训外包认证的培训点,信雅达的员工由企业大学原讲师与通信学院的教师组成,企业大学培训讲师在一定时间内要获取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而学院教师则每年都要去工程现场完成不少于 3 个月的工程服务。这个师资团队承接了中兴通讯学院外包的年客户培训量5万人次的培训任务。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承担着公司对外工程实施、对内教育教学的任务。在实体运作中发现,这样的员工团队深受企业和学院的欢迎。
最后,自成立教育实体以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投入了传输类、数据类、无线类设备总价值9000余万元,这些设备均为最新的在网设备,在用于客户培训的同时向在校学生无偿开放,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也能体验到当下通信领域的实用技术。
四、实施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反思
在“双主体”办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大学、企业三方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各自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从学校角度看,主要遇到以下两方面难题。
难点之一,互换身份。学校教师成为了教育实体的员工,企业工程师进入教育实体教书,双方都需要作换位思考,不能囿于原有的身份。刚刚发生角色变换的学院教师,面对与以前上完课就基本等同于完成工作任务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其对企业化严格的管理和约束不是很适应,这时需要提醒教师在企业环境中深刻感知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前沿知识,体会企业竞争的残酷。而对于经由企业大学派驻学校的企业员工而言,面对渴求知识的大学生,则亟需提高教学能力,学校需将他们纳入师资体系,作为新进教师对其进行培训。
难点之二,更新运作。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与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发生碰撞,如何找到双方共同认可的管理方式,需要在实践中磨合改进。双方提供每一大类事务工作的负责人,既避免了企业人员遇到学校复杂的办事程序而导致的工作无头绪的问题,也锻炼了学校人员在协调处理各类运营事务方面的沟通能力。
实施校企“双主体”合作应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合适的企业。选择优质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企业元素,学生可以提前接受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恰当的专业。学校通信技术专业是江苏省的品牌专业,有着良好的建设基础;与中兴通讯学院合作初期适逢国家、区域经济大力发展通信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两者相辅相成。第三,良好的政策环境。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出台,给“双主体”办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者:曹 雪,王晓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企业大学发展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本站推荐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Copyright © 2021 企业大学发展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10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7488822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我国企业大学门户网站,国内企业大学研究与实践交流平台,隶属卓橡公司

培训管理者微信公众号

PMO大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