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徐胤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王红梅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企业与职业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依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企业大学在高职校企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企业大学作为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实现校企合作纵深化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大学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支撑,但同时也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教育部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在校企合作,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也是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其实在高职快速发展的这十几年来,广大高职院校一直在为实现校企之间的广泛合作进行着努力,无论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还是为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都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来看,距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提出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高职教育为产业一线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因此,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和根本原因,寻找校企深度合作的突破点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基本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的立足点在于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环境下,企业的利益诉求很难从合作中得到体现,因此企业普遍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成为高职院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行为。即便借助学校的人脉关系,或是企业的一些临时性的需求达成了合作,这种合作也往往是短期的,缺乏稳定性、长效性。
2.校企合作的领域窄、层次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大多仅限于专业论证、顶岗实习等方面,好一点的能涉及订单培养。因此普遍存在合作面窄、合作层次低的问题。企业对高职院校办学工作的实质介入程度低,影响力小,未能达成校企合作之初衷。
3.校企合作的主体比较单一。当前的校企合作普遍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而且多是与企业生产部门的合作,这种“点对点”的合作,使得双方的合作难以纵深发展,更难以通过辐射产业链得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4.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不够。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普遍缺乏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使得合作模式和合作成果难以固化。
任何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必然都是建立在合作双方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的。因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难以深入的原因,除了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政策支持外,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企业与职业教育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途径。那么,企业对于职业教育存在内部需求吗?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看,这种需求是存在的,并且已成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承载企业这种内部需求的机构就是企业大学。
二、企业大学及其在高职校企合作工作中的作用
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建立的集人力资源培训、产业链资源整合、企业文化传播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构。它形成于早期的企业培训机构,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世界五百强中百分之七十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企业大学,2000年以来,国内的海尔、联想、中兴等一批知名企业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企业大学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为企业员工持续提供知识更新和知识管理;为企业合作伙伴、销售渠道、服务中心、终端客户提供企业理念、产品知识和知识服务,从而汇聚和加强企业整体凝聚力;将企业多年沉淀的知识与社会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社会地位和价值。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产物,能够成功创建和运营企业大学的大多是业内的“塔尖”企业,它既体现了现代企业在营建学习型组织方面的迫切需求,也是企业服务自身的业务需求、整合产业链资源的一种策略。以企业大学的典范之作———摩托罗拉大学为例,其宗旨就是:“通过商业咨询、培训、质量管理和领导力发展,成为摩托罗拉的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其他潜在顾客的最佳学习方案提供者,建立更广泛的摩托罗拉商业生态系统。”企业大学的特点包括:企业化的管理运营模式;辐射企业整个产业链的服务面向;“职业化”的培养目标;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实用化的课程体系;“专家型”的课程开发团队;独立的认证体系和人才供给的垄断性。
着眼企业大学的定位和功能,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加入与企业大学的合作,将有效解决目前普遍存在于高职校企合作中的诸多问题,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化、全程化发展。
首先,企业大学可以做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动机”。它承载了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知识管理及文化传播的内在诉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通过企业大学,可以最便捷地发掘出校企在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长期合作共赢的利益原点,找到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切入点,保持合作的长效性和深入性。
其次,企业大学还可以做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仪表盘”。它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其对企业实际需求的把握是任何组织都难以企及的。通过企业大学,高职院校可以即时掌握企业对于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方向、师资水平、合作模式乃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办学工作。学校、企业大学、企业三方形成的合作系统可以实现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提升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再次,高职院校选择与企业大学合作,必然会带来与企业大学背后的母体公司的合作,这就意味与行业内的典型规模企业达成了合作。所谓典型是指该企业在业内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其在生产、管理、文化等方面都处于前沿位置,能代表一大批同类企业的发展方向;所谓规模是指该企业的体量巨大并且以其为核心,汇聚众多的企业形成了产业链。这类企业正是高职院校最佳的合作伙伴。与典型企业合作,是高职院校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培养更具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实用人才的捷径。而企业大学服务于母体公司整个产业链的特点,也将为高职院校带来一大批母体公司产业链上的企业,这就突破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体单一的问题,变“点对点”为“点对面”,母体公司产业链上的“企业群”不仅能给院校提供更多的资源,更扩大了院校的服务领域,为院校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高职院校与企业大学合作的基本框架
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与中兴通讯学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企业大学)达成合作,成立了“中兴通讯-南京信息NC学院”,获准面向中兴通讯产业链提供3G培训和认证服务。双方的合作从培训认证起步,目前已发展到在专业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方位的合作,不仅涉及了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而且带动了学院在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上的发展。借助该项合作,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产业链上的十余家中下游企业结成了人才培养联盟。2010年,双方的合作继续走向深入,合组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将校企合作引向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层面。而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与企业大学的合作也已有4年的历史,学校与国家数控技术龙头企业齐齐哈尔第二机床企业集团及其所属工学院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落实学校“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教学原则,专业设置从企业需要出发,课程体系建设从岗位素质要求出发,通过厂内见习、厂内实习、就业实践,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手脑结合型高技能人才。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可以总结出高职院校与企业大学合作的基本框架。
首先,高职院校与企业大学合作的发端一般是基于企业的培训需求。培训是企业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企业大学需要不断扩大规模、增加布局点来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借此以场地、人力等作为投入,通过降低企业大学的扩张成本与对方达成合作。作为回报,企业大学的最新设备和培训课程与高职院校共享,企业证书认证向院校开放。
其次,进一步的合作是课程和教材的建设。企业大学课程直接来源于企业的需求,针对的是具体的工作任务,在课程实用性上所具备的优势是其它职业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由于国内的企业大学往往缺乏课程开发专业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会有所不足。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的经验和能力正好能弥补企业大学的这个不足,因此当院校与企业大学形成合作关系后,共同开发课程和编写培训教材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双方合作的第二步。这一合作,可以有效地完善企业大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更可以使高职院校获得最贴近企业需求的课程和教材。
再次,深层次的合作是专业的开发建设。企业大学可以为高职院校老专业的改造和新专业的开发提供最及时的产业发展动态,企业大学根据母体公司的需求对其教育项目和培训内容所进行的持续更新也可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最有效的借鉴。
最后,更高层次的合作是人力资源的整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的合作中,学院的一批教师通过培训获得中兴通讯学院讲师的资格,他们在承担学院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与中兴通讯学院的教师一起承担企业培训任务。通过这种合作,企业大学减少了人力成本,而学院的教师也因为参与企业培训工作,而得到专业能力的持续更新,大大提升了双师素质。学院与中兴通讯学院共建合作实体后,将这一合作模式继续发展,与中兴通讯学院共组混编师资团队作为合作实体的员工。校企双方的人员不仅共同承担企业培训任务,而且将共同承接技术服务、工程实施等项目,同时该团队还承担起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全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可以预见,该团队的成功运作必会使通信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走向更为纵深的阶段。
5.校企就业上的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大学合作的间接成果。学院的教师通过合作双师素质得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会因此获得提高。而学院的学生通过企业大学认证,获得行业“塔尖”企业的证书,就获得了在行业大部分企业就业的通行证,大大提高的就业竞争力。此外,企业大学所面向的母体公司产业链上的“企业群”又正好为学院提供了庞大的就业市场。
四、高职院校与企业大学合作的前景分析
2000年以后,中国的企业曾掀起创建企业大学的热潮,据凯洛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07企业大学白皮书》,当时中国已经成立的企业大学超过了150家,但按照凯洛格公司的指标衡量,真正符合企业大学内涵的不到10%。这个数据正好说明了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层次后的必然需求,而中国的企业大学正处于成长期。从国外企业大学的成功经验看,高等院校是企业大学进行软件建设的最佳的合作伙伴,处于成长期的中国企业大学留给高职院校的合作空间是广大的。
服务经济社会的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产业的发展态势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高职院校要把校企合作工作提到关键位置的原因。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而言,与企业大学合作除了能推进校企合作走向纵深外,更可以作为提升院校生存能力的一个途径。随着生源的逐年下降,高职院校终将面临重新洗牌,仅靠学历教育将难以支撑院校的发展,拓展培训和技术服务空间,介入终身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高职院校携手企业大学,协助对方做大做强,甚至本身就成为若干个企业的“企业大学”,那么,它的生存和发展自然会得到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辉,潘娜.企业大学的运营模式及发展趋势———摩托罗拉大学的管理实践启示[J].人力资源,2007,(6).
[2]杜庆波.企业大学—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新途径[J].教育探索,2008,(7).
[3]乔学军.课程与评估中国企业大学的短板[J].北大商业评论,2007,(7).
[4]罗建河,聂伟.我国企业大学发展的背景、现状与前景[J].职业技术教育,2010,(7).(本文于2010年发表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