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背景、定义与模式
2021-03-18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另一位美国企业大学研究专家马克•艾伦( Mark Allen)在 2002 年出版的《企业大学手册:设计、管理和发展一个成功的项目》一书中就企业大学提出如下的定义: “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实体( educational entity),它作为一个战略性工具支持母公司实现其使命,即通过众多活动来推进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发展。” [9](9)与梅斯特的“过程”和“战略伞”相比,艾伦的定义以“教育实体” 作为关键词, 突出了企业大学作为教育机构的基本属性, 这一定义试图以“教育”( education)与“培训”( training)之间的本质差异来划清企业大学与企业培训部门的界线。培训仍是企业大学的一项活动,但培训部门不属于企业大学层面的组织,因为培训的发生一般是基于员工个人的提升计划或以企业短期的业务目标为动力,与企业的长远战略没有直接的关联,而且很少是为了推进整个组织的学习、变化、知识与智慧。 [9](9)梅斯特也注意到了企业培训部门与企业大学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整理艾伦[9](9)与梅斯特[2](23)对此方面的论述,笔者制作了下面的表格来说明企业大学与企业培训部门的差异性。
表 1 企业大学与企业培训部门的差异比较表
通过对企业大学定义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考察,可以认为,企业大学是一个边界相对模糊、概念比较宽泛的教育组织,其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点,但同时企业大学也指向一个组织群体的存在,后者表现出某些共性的特征:
第一,企业大学的企业性。这是企业大学的第一特征。企业大学在宏观层面的目标、品牌、资源、管理及至微观层面的生源、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师配置等诸方面的表现都不能脱离企业的语境,由此造成了企业大学的多样态。
第二,企业大学的集成性。所谓“集成”,主要是指企业学习的责任与学习资源的集成,即企业内外的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都集中于企业大学这个组织平台,来自企业不同层次(位置)的学习者经由企业大学实现其学习的目标。
第三,企业大学的自主性。相对于企业的其他部门来说,企业大学虽也没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可以独立地运营,并较为自主地开发课程、培训讲师、开发新的教育项目等。
第四,企业大学的中等后教育性。在西方,一般情况下,企业大学接受的是具有中等教育学历及以上的学员,这一方面归结于中等教育的高度普及,一方面是现代化企业普遍提高人员准入的学历标准的结果。因此总体而言,企业大学具有更广义的中等后教育的特征。
三、企业大学的普遍模式
如上所述,受母体企业的规模、生产运营情况、发展战略及所在产业规律的制约,企业大学之间的个体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人们总是试图以一种模糊和包容的话语去界定它们。但人们也逐步地认识到,企业大学之间虽然存在诸多细节上的不同,但它们在创建和运作过程中仍或多或少地朝向某些共同的方向,遵守某些共同的原则。梅斯特在《企业大学:市场驱动的教育》一文中就明确地提出一个企业大学的普遍模式( corporate university model),其核心是基于五年实证调查得出的企业大学构造的十项原则。梅斯特指出,各企业大学或存在很多表面上的不同之处,但它们在推动母体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倾向于采用某些相似的原则和目标来构建自己,由此形成一个相对普适的企业大学模式。 [10](54)这十项原则涉及企业大学的性质、价值取向、课程设置、教育对象等多个层面,是一所企业大学(无论实体的还是虚拟的)的基本要件所在——鉴于梅斯特在企业大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以及该项研究具有的充分的实证基础,她的企业大学普遍模式提出后在西方企业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事实上,这一西方情境中的企业大学模式对我国本土企业的企业大学创建与运营也具有一定的启示。这十项原则[10](55-59) 如下:
1.企业大学的根本价值取向:提供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学习资源。虽然近年来企业大学有将自己的教育服务向更广阔的社会延伸的趋势,但是企业大学所服务的主体仍是母体企业的战略发展以及整个的企业价值链的增长。
2. 企业大学的性质:一个过程而不必一定是实体的场所。企业大学从形态上或实或虚,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基于企业资源的终身教育的平台,是一个企业及其价值链上的所
免责声明:
1、企业大学发展网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