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诸多研究中,企业大学被认为是企业发展战略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是完善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种后备力量的知识和人才补给系统,或对相关资源的扩展。当前国内企业对企业大学需求高涨,因此对企业大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学者对企业大学的研究现状,以及问题,试图为国内企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智力支持和知识供给。
【关键词】:企业大学;发展现状;学者研究
1.引言
企业大学(CorporateUniversity),最早是以跨国公司内部培训机构的形态出现的,同时还兼有高层领导内部顾问团性质。通过推动企业转型及文化变革,并满足企业对新技术提升的需求来产生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大学已慢慢成为世界性的、普遍的企业组织现象;如摩托罗拉公司在1982年创办了摩托罗拉大学,并在南美、欧洲、亚洲和北美设立了分部;亚洲地区的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都有该大学的分支机构。与此同时,企业大学的功能和服务范围也慢慢发生转变,从培训内部员工转为对外开放,为公司的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提供培训和咨询的服务。
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落根中国,企业大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国内企业对企业大学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掌握并运用好企业大学这个工具也成为了目前中国企业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2.国内企业大学发展现状
在2000年至2001年间,国内企业纷纷展开大学建设,如伊利、蒙牛、联想、阿里巴巴等都是在此期间纷纷建起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此后一直到今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标志性的企业大学创建。
而在此之前海尔大学、爱立信中国学院等企业大学早已在社会上声名鹊起,除此之外比较著名的中国企业大学还有联想大学、用友大学、春兰大学、东软在线大学、四川新希望企业商学院、伊利集团商学院等等,这些企业大学被誉为是企业自制人才的“黄埔军校”。最近几年来,一些中小企业和成长型公司也纷纷建立企业大学,使其成为自己的“黄埔军校”。专家预计,2010年全球企业大学将会超过3700所。
3.国内企业大学研究基本状况
企业大学研究在国外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点。2001年9月,在丹麦召开了第一届“企业大学发展趋势”会议,同时成立了丹麦公司学术组织协会。美国企业界每年都多次举行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对企业大学问题和经验进行研究和交流,美国CorporateUniversityXchange(企业大学管理咨询公司)己经连续5年主持评选全球最优企业大学。
在中国,对企业大学的研究还非常少,但研究热情已经显露头角。2007年3月末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球企业大学发展高峰论坛,与会者分享企业大学建设中的经验、探讨企业大学成长中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但是,中国学者对企业大学的研究还仅限于对国外企业大学研究成果的翻译介绍,对企业大学的概念和职能界定、发生与发展等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其研究还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在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能搜索到的专门研究企业大学的学术论文不足100篇(搜索年限为1994-2005年,以“企业大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后显示的结果中,前200篇仅有53篇专门研究企业大学),并且部分文章有一定的重复。此外通过Google和Baidu也能检阅到相关文献资料。这些研究所涉及范围如下:
3.1关于企业大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3.1.1关于企业大学概念及其内涵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大学的概念内涵仍然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认识,也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国内对企业大学的定义可基本分两大类,同时也是两个层次:一种是认为企业大学是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教育组织,一种则认为企业大学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教育和培训组织,同时还必须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组织架构,与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持第一种观点的代表财智杂志公司的大学研究中心(目前国内对企业大学研究最为全面的研究机构)认为企业大学是“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这种看法,就突破了企业大学仅仅是企业内部教育和培训结构、员工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认识框架,而强调企业大学可以成为企业与其他合作者进行知识协作平台,以及为员工提供终身教育等具有社会福利意义等新的内涵。但遗憾的是,财智杂志公司大学研究中心对企业大学的探讨没有深入下去,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企业大学网(www.study365.cn-)认为:“企业大学不是传统训练部门的升级,而是一种战略层次下的全新组织形态;企业大学着重的不只是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更注重的是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企业大学不只是满足员工在技能训练上的要求,更要满足企业在整体经营策略上的需求,因此,不管企业大学的规模大小,不管经营模式,至重要的,是组织的远见、目标和协调,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配合。”如上研究,更强调企业大学所具有的企业战略价值、持续竞争优胜提供等意义。
比较美国企业大学研究者MarkAllen博士(《TheNextGenerationofCorporateUniversities下一代企业大学》的作者)的定义:公司大学是一个教育实体,它作为一个策略性工具支持母公司实现其使命,即通过众多活动来推进个人和集体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发展,可以看出,国际上对企业大学的定义主要包括了这样几个层面:企业大学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通过企业大学来建立学习性组织;企业大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企业大学还富于员工终身学习的社会福利意义。笔者认为,企业大学作为一种投资巨大、持续费用高昂;内部人员和职能调配复杂;企业影响和社会影响深远的一种组织行为,理所当然应赋予其应有的战略地位和价值。否则,企业大学又将成为一种有名无实,甚至是沽名钓誉的企业炒作和公关活动。
3.1.2.关于企业大学性质特征的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赞同企业大学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当今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科学时报》的《公司大学:对大学理念的重新定义》一文中曾谈到:“‘企业大学’一词可以被解释为‘空心贝壳’或‘特洛伊木马’,企业大学实际上是经理人员为了公司的发展目标而提出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称呼,实质是公司的内部培训活动,其目的是赋予培训活动合法性。”
关于企业大学特征,徐湄在《刍议企业大学的主要特征及其类型》一文中认为:“企业性与教育性,战略性与阶段性,独立性与协同性,开放性与虚拟性形成企业大学的四对匹配特征。”董旭梅的《企业大学与高等教育机构联合:机遇还是挑战》(董旭梅,2003)从教学场所、教员组成成分、培训对象等方面对企业大学的特征进行了表述。
如上研究,对企业大学的组织形式和地位、教习模式、学习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部分研究者对徒具大学形式而缺少实质性内容,如战略地位的赋予、持续性投入和管理等“浮夸风”现象提出了警示。这对中国企业普遍寿命较短、发育不成熟和缺少战略意识和战略计划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企业大学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和预见价值。
3.1.3.关于企业大学的社会影响、作用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企业大学的社会意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华南师范大学袁锐锷、文金桃在《试析美国企业大学的发展和作用》(袁锐锷、文金桃,2002)一文中指出:“面向外部市场的企业大学正作为传统高等教育机构的有力补充者,甚至是竞争者而出现,为教育市场中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尚无暇顾及的一部分消费者提供适当的服务。另外,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加上工业和教育的沟通不充分,在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和工业的实际需要方面造成了明显的差异,企业大学的出现是跨越这一鸿沟的十分有益的桥梁。”袁锐锷、文金桃另撰文《美国企业大学现象透视》(袁锐锷、文金桃,2002)认为:“企业大学的发展就是企业界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的强有力的表征和纽带。”
诸多学者对企业大学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在国际上,对企业大学的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摩托罗拉大学认为企业大学的产生,与现代产业分工和全球化发展直接相关,是一种应对的战略思想和手段,其全球总监SandyOgg就指出:摩托罗拉大学成立之初,其目的是为摩托罗拉内部员工提供优质的培训。随着事业的发展,很多生产环节都被外包,只留下核心的产业,为了维护摩托罗拉公司产品的质量,我们希望通过摩托罗拉大学在领导力、学习和业绩改进方面的优势,为我们的客户、供应商和商业伙伴提供广泛的、端到端的业绩改进解决方案,建立起摩托罗拉的战略同盟(言行一,2005);而美国企业大学研究者Meister认为,企业大学进行企业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顾客和供应商的培训与合作,但其核心课程通常与组织使命和目标融合在一起,称之为3C:企业公民(Citizenship)、行业系统观(ContextualFramework)以及主要工作能力(CoreCompetencies)(MEISTERJ,1998),所以,企业大学还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国内学者对此的看法,直接受到以上两种思想的影响。王伟在《企业大学:职工培训新途径》(王伟,2002)一文中认为:“企业大学能做什么?首先,设计、开发并提供各种学习项目以支持企业的核心战略的发展;其次,推动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机制和手段;第三,培训、影响整个价值链。”
张纯娜在《创建企业大学也培养发展后劲》(张纯娜,2001)一文中认为:“开办企业大学对企业而言,不是消费和负担,而是更多的受益与利润。”另外,马晋红,童星,窦连池,杨丽等也撰文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3.1.4.关于企业大学发展历史的研究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大学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一些制造、金融企业的内部培训机制;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萌芽、管理变革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并大胆预测未来的企业大学校园将成为信息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平台。企业大学能够得以如此快速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认为离不开四个主要的原因:企业对传统大学培训模式的日益不满;企业大学可以满足公司雇员们日常和长期的学习需求;企业大学能够很好的保护本公司的知识资源、传承企业文化和留住最好的雇员;以及构建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的良好关系。
但是这些都是对国外企业大学的研究,对于国内企业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产生发展的原因没有太多论述。就统计看,国内目前建立企业大学的公司机构,大部分还不是跨国公司,市场范围狭窄了国内范围,这就直接与国外企业大学的建设背景多因全球化发展、因此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扩散和企业战略协同的目的不同;其次,作为制造大国,国内企业多属于加工制造企业,企业的多元化、研究性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大学的需求目的、作用自然与国际化公司不同。如何根据中国企业性质、特征言谈企业大学建设的规律,国内研究还存在绝对的空白。
3.2企业大学其他方面的研究
3.2.1.探讨企业大学的知识管理张竞在《公司大学功能评述》(张竞,2003)一文中在关于知识管理与企业大学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公司大学(企业大学)的发展对知识管理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并认为“公司大学(企业大学)是推动知识管理的组织”,“公司大学(企业大学)是提供知识循环与共享的平台”和“公司大学(企业大学)是推动创新知识的有效应用”。EMAY(易迈)在线学习中的《知识管理汇编》一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知识管理在企业及其企业大学中的应用,并列出企业知识管理基本运作架构图:
3.2.2.对企业大学学习体系、课程的研究马晋红的《方兴未艾的企业大学》、张竞的《国外公司大学的学习体系和核心课程》,这些文章通过介绍国外企业大学的学习体系和核心课程,为致力于建设企业大学的中国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此外,还有学者或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肯定企业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作用,或从提升企业竞争力、合作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或进行企业大学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比较分析。
4.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还没有学者对企业大学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多为企业大学基本概念、定义的转述,缺少独立的创见和分析;2、在研究方法上,缺少定量的统计分析,多采用质化的分析和描述性方法;3、缺少具体案例的介绍与分析,因此,缺少针对性研究,同特别到一般的规律性探讨;4、缺少基于中国社会经济环境、中国企业特征和历史、中国独特市场和人才条件下的企业大学规律的研究和探讨。
此外,对企业大学的研究,大多数研究均以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散见于期刊杂志上,缺少专门化、系统化的专门研究。所以,企业大学的研究空间还相当大,还有待于国内更多的学者去研究和挖掘。(本文于2007年发表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